生鲜电商的优胜劣汰基本完成 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成新战场
优胜劣汰是大自然法则,同时也是商业领域不断进化的核心驱动力。
翻阅三年前的行业报告,2013年的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是130亿元。而到了今年,根据《2017年度(上)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》显示,仅上半年全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就已达851.4亿元。这相当于去年全年市场规模的93.16%。
不到五年的时间,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从百亿变为千亿。高速增长伴随着大量玩家的涌现,其中不乏行业巨头,但更多的是创业公司。等待着他们的,便是残酷的自然法则。
从遍地开花到两极分化
2012年至2015年间,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,生鲜电商领域的创业公司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期。相关企业的融资新闻层出不穷,且融资规模不断增长,从百万级别一直到上亿级别,投资机构对这一领域在持续加码。
但是,行业的表面繁荣不代表人人都是赢家。2015年3月份,从“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”上传播出的一组统计数据,道出了绝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的处境。
据当时的报道显示:“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,只有1%实现了盈利,7%巨亏,88%略亏,4%持平。”
这也意味着95%的生鲜电商企业处于烧钱状态。而2015年下半年,以A股股灾为导火索,创投领域迎来了“资本寒冬”。凛冬之下,投资机构的每一笔投资都变得更加慎重,因此只有少数几个公司持续获得融资,而绝大多数企业都难以为继。
仅2016年,就有十几家企业出现在生鲜电商的“死亡名单”上,其中包括美味七七、青年菜君等此前的明星项目。目前,这份名单上的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加。
不过,也并非所有的生鲜电商企业都处境堪忧。根据品途商业评论的研究数据显示,生鲜电商领域目前已经形成“两超多强”的竞争格局。“两超”分别是阿里系和京东系,“多强”则是中粮我买网、本来生活、爱鲜蜂、每日优鲜等。
生鲜电商终究变成了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。因为除了易果生鲜和天天果园分属于阿里系和京东系外,腾讯连续多轮投资每日优鲜、百度持股中粮我买网,美团点评也投资了爱鲜蜂。
头部玩家运营模式各有不同
每日优鲜COO孙原告诉凤凰科技,目前的生鲜电商可分为三类,分别是以天猫、京东为代表的B2C平台;以爱鲜蜂、京东到家为代表的连接线下业态的O2O平台;还有就是类似每日优鲜的自营极速达平台。
在传统的电商领域,阿里和京东已经构建完成自己的商业模式,并且拥有了其他平台难以企及的用户流量。因此,当它们开始布局生鲜领域时,平台的流量也成为区别于其他生鲜电商的重要优势。
但在孙原看来,传统B2C平台的运营模式,对于生鲜品来说并不是特别的契合。她提出,生鲜品类对消费者而言,是一种社区型业态。以往大家都是在社区周边的菜市场、便利店购买,其特点就是高频,便捷。
在传统物流服务中,京东和天猫提供的当日达和次日达服务已经是最快的配送时效。这虽然已能满足那些对时效性并不急迫的消费者,但如果从社区型业态的要求来看,这还远远不够。正因如此,O2O服务才得以发展。
京东生鲜事业部果蔬采销部的总经理张伟告诉凤凰科技,京东生鲜自营的配送时效可以做到211限时达,而旗下京东到家提供的O2O服务可以实现1小时达。京东到家通过连接社区周边的线下门店,向消费者提供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服务。
此前,京东与沃尔玛的深度合作,以及入股永辉超市等布局,为京东到家提供了诸多优质的入驻商家。截至目前,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已覆盖全国18个主要城市,共计134家门店。
同样开始线下布局的还有阿里。天猫生鲜负责人无龄告诉凤凰科技,他们也在通过自营的方式去探索一些新零售的改造和提升,比如通过便利店或前置仓的模式来实现1小时达。
实际上,阿里此前推出的盒马鲜生,便可以看做是一个大型的“前置仓”,它为周边3-5公里的消费者提供30分钟送达的服务。但是,盒马鲜生的单店投资成本实在是太大,目前还很难做到大规模的复制。
“前置仓”背后的重资产策略
每日优鲜是“前置仓+极速达”模式最早实践者。以北京为例,其目前已经拥有200多个前置仓,平均每2.2平方公里有一个仓。
前置仓的出现,相当于将原先城市一级中心仓的模式改成了二级架构。通俗来说,就是以前冷库在城市郊区,现在则搬到了用户家门口。这样一来,前置仓的覆盖半径在3公里左右,配送速度得到了保证。
这也成为众多生鲜电商纷纷开始进行布局的一种模式。如果说B2C模式能保证商品的“好”,而O2O模式能做到配送的“快”,那“前置仓”的模式便能够将“好”与“快”进行结合。
无龄表示,天猫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已经分别部署了30多个前置仓进行探索,等运营更加成熟以后,会迅速规模化。
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则向凤凰科技透露,京东生鲜也在探索新的模式,而且年底之前就会上线。这个模式预计也会和“前置仓”有关,但具体的运营形式,只能等京东公布后才能得知。
但是,大家纷纷看好的“前置仓”并没想象的那么容易。因为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仓储设施差异很大,对于生鲜电商来说,几乎等同于再造一套物流体系。
张伟也坦言,冷链物流的建设是目前生鲜电商领域发展的一大痛点。京东目前要做大生鲜品类,也是在不断完善冷链网。
截至今年5月31日,京东生鲜在全国建立了11个生鲜冷库,并支持全国近300个城市的自营配送。而根据2017Q2财报,截至6月30日,京东物流整体运营有335个大型仓库,总面积约710万平米。
阿里参与投资的安鲜达在全国11个地区则拥有12个冷链物流基地,全国订单的日处理能力为20万单。
做冷链物流是一个极重的资产投入,能否坚持下来取决于企业的决心和战略。2015年底,每日优鲜开始布局前置仓,2016年期间,也曾出现过多家做前置仓的公司。
“当时的一些企业本身已经拥有一套物流体系,再做前置仓这件事情,相当于从0到1再来一遍,这需要很大的决心以及额外投入很多资源。”孙原说,“可在当时的环境下,几乎没有公司愿意把战略中心全部进行转移,最多是拿出部分资源进行尝试。“
盈利的憧憬
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打造冷链物流已经成为各家平台的首要任务。今年8月份,易果生鲜再次获得阿里的3亿美元投资。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旗下安鲜达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张。
京东是自营物流的拥簇者,尽管前期的投入成本之巨大,但如今财报上的盈利数字,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及可行性。所以,在冷链物流的打造上,京东或许会比任何企业都有信心。
而眼前,每日优鲜已经通过规模化实现了盈亏平衡。孙原告诉凤凰科技,每日优鲜目前已经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实现了盈利。
她还透露了更为精准的衡量指标:前置仓日订单超过100单,就可以实现正现金流;200单就可以微利;300单就达到了健康的现金流。据其介绍,北京地区每个前置仓的日订单数量,都远超这些数字。
在最后一公里上,京东是通过传统物流配送站的快递员来配送生鲜商品。张伟向凤凰科技算了一笔账,京东配送员通过保温箱可以实现普通商品与生鲜商品同时配送,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配送成本。而且,保温箱相当于一个移动冰箱,可以重复使用,这比泡沫箱放置干冰的运输方法,也会节省很多钱。
对于所有企业而言,盈利的目标都是一致的,只不过实现的路径有所不同。对于每日优鲜而言,它就是通过深耕已覆盖城市的同时,一批一批开发新城市,逐渐扩大市场规模。目前,每日优鲜已经布局了13个城市,今年底,大概会做到20个左右。
这是创业型公司的玩法,而对于天猫、京东这样的成熟平台来说,他们的目标是全国市场。所以,从冷链物流的骨干网络做起,逐步提升全国的配送服务,这将是他们的玩法。
生鲜电商的优胜劣汰已经基本完成,但剩下的玩家竞争将更加激烈,因为这将是一场重资产投入后的厮杀。深圳保税仓库